海峡科学

气象科学

  • 福州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

    高翔宇;付泽宇;谢建芳;张福旺;王宏;

    利用2017—2024年福州市臭氧(O~3)和太阳辐射小时值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合成对比等方法,分析两者时频分布规律及相关关系,探讨了夜间无太阳辐射时O~3异常值的成因。结果表明,2017—2024年福州市太阳辐射总体呈现弱增趋势,但O~3却呈现弱降趋势;太阳辐射最强的夏季并不是O~3浓度最高的季节,ρ(O~3-8h)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太阳辐射与O~3小时值日分布均呈现单峰型,前者在12—13时达到最高值,后者在14—15时达到最高值,属于光化学反应的滞后效应;夜间O~3浓度最高的季节是秋季,最低的是夏季,与秋季受区域O~3水平输送和垂直入侵影响有关;夏季在强太阳辐射下出现O~3负距平比例达22.6%(四季最高),表明良好热力条件强化了大气扩散能力;冬季无太阳辐射的非光化学时段,O~3正距平比例为14.3%(四季最高),春秋季次之,这与春秋冬季O~3浓度受外来传输影响较大有关。

    2025年06期 No.22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苏尼特荒漠草原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

    赵晓英;薛淑琴;张国兰;张英华;苏岩;

    利用内蒙古苏尼特荒漠草原区4个气象站1967—2013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相关性检验、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蒸发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尼特荒漠草原区蒸发量以65.3 mm·(10 a)~(-1)的速率上升,2000年后蒸发量上升幅度最大,夏季、秋季蒸发量上升趋势较明显,四季蒸发量波动幅度大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月蒸发量5—6月最多,1月和12月最少,总体呈单峰型;蒸发量存在4~8 a和16 a左右的周期变化,2000年蒸发量发生了呈上升趋势的突变;蒸发量与年平均气温、平均地面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不显著,温度升高和降水偏少是荒漠草原区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2025年06期 No.222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6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台风“格美”引发的宁德市极端强降水特征分析

    高幸菊;陈杰;周艺;陈诗卉;何振森;王政;王明辉;林凌;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地面及高低空常规观测资料、ECWMF再分析数据、气象卫星资料等多源观测资料,分析台风“格美”引发的宁德市极端降水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带状副热带高气压带阻碍移动,致使台风在高海温区不断增强,台风系统本身结构密实伴随内部强抽吸作用有利能量维持,以及登陆后宁德市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共同引发本次过程的极端强降水。

    2025年06期 No.222 10-1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5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测风雷达测量在石狮市一次冷空气过程分析的应用

    陈志泉;林艺妹;林联发;

    该文以石狮祥芝渔港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激光测风雷达观测资料为例,研究其测量高度特性及其在一次典型冷空气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激光测风雷达具备覆盖近地面至高空的宽域测量能力,但测风高度存在显著离散性;测风高度低于500 m的天气原因主要包括降水、非降水条件下的低能见度天气及云层遮挡等;测风雷达揭示了冷空气过程中的“中、高空动量传递—近地面响应”垂直动力链,为灾害性大风天气监测与预警提供了观测依据。

    2025年06期 No.222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4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连城县一次林火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

    邹于琴;李春飞;张深寿;

    利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对2025年3月19日连城县北团镇柯坊村森林火灾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林火回波强度(5~40 dBZ)随火势演变呈阶段性变化;相关系数始终低于0.8(显著区别于降水回波的>0.95),差分反射率值域宽泛(-3~8 dB)且杂乱,谱宽(0~4 m/s)在火势强盛期增至4 m/s。其中,相关系数的低值是区分林火与降水回波的关键指标。雷达反射率因子多仰角WER图和垂直剖面图显示,烟尘回波顶高低于2 km,且回波覆盖范围随高度增加而扩大,呈现倾斜结构,反映了风切变与湍流扩散的综合作用。研究表明,双偏振雷达可实时监测火灾演变与烟尘扩散动态,为森林火灾监测和扑救指挥提供高时空分辨率数据支持。

    2025年06期 No.222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5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机场RVR估算方法解析与自主控制流程实现

    俞碧玉;卫晓东;马宇;李浩;

    为提升民航机场在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安全与效率,该文探讨了跑道视程估算方法,深入分析了维萨拉和迈特力德系统的核心技术,采用柯西米德定律和阿拉德定律系统性分析了RVR估算流程,明确了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在上海浦东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进行实例验证。结果显示,自主控制流程与现有系统的估算结果在RVR<2300 m时高度一致,两场均方根误差平均为1.80,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准确性。该方法为航空安全提供了技术参考,并为未来航空气象自动观测的自主化研究积累了经验。

    2025年06期 No.222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DXC1型视程障碍现象仪和大气颗粒物监测仪测试结果比对与偏差成因

    林冰;洪煌鑫;

    为探究新布设的DXC1型视程障碍现象仪与大气颗粒物监测仪的数据一致性,该文利用同址布设两种仪器的福州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数据,基于室外参比法开展大气颗粒物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监测仪与DXC1型视程障碍现象仪数据存在偏差,原因包括仪器测量原理差异、采样方式差异、仪器对颗粒物性质的依赖性差异、仪器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差异等,建议采取多方法交叉校验,建立周期性校准维护机制,优化数据反演算法等措施,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2025年06期 No.222 33-37+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天气系统识别与生成式AI在气象预报预警的融合应用

    吴伟杰;庄舒婷;潘佳文;彭婕;郑秀云;

    面对气象预报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融合天气系统识别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气象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数值预报格点数据,构建涵盖17类典型天气系统的自动识别框架,实现天气系统的空间提取与属性参数化表达。通过结构化和标准化的输出设计,为大语言模型提供了可解释性强、信息丰富的工程词输入信息,使其能够对天气系统的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及潜在影响进行理解与分析,并生成符合逻辑的自然语言输出。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在对典型天气系统完成参数化表达后,生成式模型能够有效感知其特征结构,识别系统间的协同演变趋势,并生成具有业务参考价值的智能诊断结论。该方法为构建面向未来智能预报的人工智能分析接口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也为气象语言模型的结构融合与语义生成能力拓展提供了新路径。

    2025年06期 No.222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4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能源电力

  • 大区电网互联升压式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及应用

    詹银;

    针对大区电网直流背靠背联网中接入弱系统条件下需要解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高压大容量升压式有源滤波器(SVG-APF)装置。该文说明装置的原理接线,论述阀组功率单元、阀塔结构、冷却系统、启动电阻的设计方案及装置的整体布置,提出装置功能要求、运行原则、控制模式和控制保护方案,并通过试验和现场高负荷运行验证了装置快速无功支撑和谐波滤除能力。

    2025年06期 No.222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7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面向电动船舶和能源自洽的港口微电网优化调度

    贺旭;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港口低碳发展背景下,港口微电网能源自洽问题日益突出。该文提出兼顾能源自洽与交通特性的分布式调度策略,首先,通过电动船舶充放电与可再生能源数据交互建立自洽率指标,并构建描述船舶充放电与负荷互动的数学模型。然后,引入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方法,设计分布式控制模型及节点状态更新规则,并推导验证了算法的一致性和收敛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在充放电特性、响应能力和季节变化下的有效性。

    2025年06期 No.222 5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9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多模式协同控制的油浸式变压器智能水消防系统设计与优化

    张乐霏;张俊康;王辉煌;孟格非;郑昕泽;

    针对传统油浸式变压器水喷雾消防系统依赖单一喷淋模式、响应滞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与动态阈值调整的智能水消防系统。通过设计细水喷雾、水幕喷淋、定向直喷三级联动装置,并结合油温变化率(K_T)与油位变化率(K_H)构建内外故障判据,实现了灭火模式的动态切换与精准控制。实验表明,优化后系统响应时间缩短至22 s,灭火水量减少37.5%,较传统系统综合性能显著提升。该系统解决了复杂工况下的自适应控制难题,为变电站变压器火灾防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年06期 No.222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3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10 kV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及应用

    李秋义;徐鑫;

    高压开关柜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其绝缘状态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该文系统分析了10 kV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详细对比了暂态地电压(TEV)、超声波(AE)和特高频(UHF)三种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场景,并结合某市体育中心开闭所的应用案例,采用TEV初筛与UHF精测的联合策略,验证了多方法联合检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可显著提升局部放电缺陷的识别准确率,为开关柜状态检修提供重要依据。

    2025年06期 No.222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4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环境科学

  • 饮用水源地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陈平钦;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类具有“三毒”性的持久性新型有机污染物,其特殊的C-F网络结构使其很难在自然环境中被降解,环境中的PFAS将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方式影响人体健康。该文通过对福建省5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开展连续5个月的采样,进行13种PFAS的检测。结果表明,其中3个点位有不同程度的目标物检出,进一步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得出检测区域饮用水在短时间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影响的结论。

    2025年06期 No.222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山仔水库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分析

    林飞;

    该文通过对山仔水库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浮游植物样本进行采集与鉴定,结合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水质总磷、总氮、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24年山仔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且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的群落演替现象。同时,结合浮游植物生物量及优势种的变化及总磷、总氮、叶绿素a监测浓度的变化趋势,评估了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此外,该水库的富营养化水平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切相关,营养盐浓度升高促进了某些优势藻类的快速增殖,进而加剧了水库的富营养化进程。

    2025年06期 No.222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山仔水库叶绿素a高光谱反演模型构建研究

    钱家炜;

    叶绿素a浓度是估测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参数,也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文采用一阶微分、900 nm处归零化、Min-Max归一化和标准正态变换等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多元逐步回归法构建叶绿素a反演模型。结果表明,900 nm处归零化和Min-Max归一化的反演模型精度相对较高,R~2分别为0.83和0.86,RMSE分别为4.79μg/L和3.59μg/L,MAE分别为3.84μg/L和3.05μg/L,MAPE分别为18.80%和20.23%,AIC分别为87.50和79.04。

    2025年06期 No.22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SNCR-SCR联合脱硝协同多级净化工艺在医疗废物焚烧烟气治理中的应用

    庄艺伟;

    该文以X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厂为例,研究“SNCR脱硝+余热锅炉+半干法急冷脱酸+喷射消石灰/活性炭+布袋除尘+二级碱洗+SCR脱硝”多级净化工艺协同处理医疗废物焚烧烟气的效果。新工艺在原工艺末端增加SCR脱硝,采用SNCR-SCR联合脱硝深度治理NOx,解决满负荷运行时周边环境空气中NO~2短期浓度超标问题,并协同半干法急冷脱酸、活性炭吸附、二级碱液喷淋等技术,实现多污染物深度净化。结果表明,颗粒物、CO、SO~2、NOx、HCl等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满足标准要求限值,NOx平均排放浓度为57.96 mg/m~3,较原工艺降低71.3%,二噁英及重金属(Hg、Pb等)浓度远低于标准限值。然而,HCl的最大日均浓度达到标准限值的90%,可通过源头管控高含氯医疗废物及优化脱酸工艺进一步控制,以全面提升烟气净化效果。

    2025年06期 No.222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25年春节期间三明市城区声环境质量污染状况分析与防治建议

    官炜;

    为了研究2025年春节期间三明市城区声环境质量污染状况,该文对2025年春节期间三明市12个噪声自动站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2024年年均达标率相比,2025年春节期间三明市城区昼间声环境质量达标率下降37.5%,夜间声环境质量达标率下降22.6%,声环境质量状况明显下降;除夕、春节、立春、元宵等传统节日严重超标;2类区声环境质量影响最大;从时间轴看,春节期间声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开展声环境质量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No.222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抗污染抑菌性NWs-PVDF平板膜制备及应用试验

    许华诚;徐佳燕;伍淑荣;黄奕军;高学理;马准;

    该文以二氧化钛纳米线为功能型改性剂,聚多巴胺作为交联剂,制备一种新型二氧化钛纳米线改性平板膜,考察其性能并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当TiO~2 NWs添加量为0.8 wt.%时,NWs-PVDF平板膜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孔隙率为84.02%、接触角为65.79°、纯水通量为1405~1425 L/(m~2·h);对膜改性后,NWs-PVDF平板膜的水通量恢复率为94.8%,不可逆污染率下降至5.2%,抑菌性试验表明改性后膜表面菌落数明显减少,抑菌效果远高于传统膜;改性后的NWs-PVDF平板膜制成膜组件应用于MBR设备中,污染物去除率效果较好,其出水水质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2025年06期 No.222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建筑科学

  • 基于群桩-土体协同作用的大型风机叶片试验台结构设计与性能验证研究

    曾先进;曾徵乐;李梓杰;

    为满足150 m级风机叶片的静态荷载试验需求,该文依托福建福清国家级海上风电检测基地,开展了基于群桩-土体协同作用的大型风机叶片试验台结构设计与性能验证研究。试验台由混凝土承台和高强预应力管桩组成,基础采用3.2 m窄间距群桩布置,叶根弯矩加载能力达到225 MN·m。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包含群桩-土体弹簧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试验台在静载工况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混凝土基座区域存在拉应力超限区,需重点加强配筋控制;承台与桩基在受压和位移控制方面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整体变形协调性良好。通过配筋计算与裂缝验算,验证了承台纵向配筋的受弯承载能力与耐久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大型风机叶片试验台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No.222 105-10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古建筑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俞岚杰;

    通过建立“最小干预—可逆性—兼容性”原则框架,开发基面处理—找平—碳纤维粘贴的交叉施工工艺,探讨碳纤维与传统修复加固技术在历史建筑结构中的融合应用机制。量化分析表明,融合技术使砖石、木构及混合结构的承载力提升15%~30%,裂缝开展量降低80%;全寿命周期维护成本减少65.7%,残值损失率下降62.5%。研究同步揭示了现有技术对曲面构件适应性不足、高温环境强度衰减30%~50%等局限,据此提出柔性网格与智能监测系统的发展路径,并制定分级应用指南。

    2025年06期 No.222 110-11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BRB减震加固某大底盘多层框架结构性能分析

    李志坚;

    现存的具有竖向不规则特征的大底盘单塔楼结构,因使用功能改变或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可能导致结构抗震性能不足,如需继续使用则必须进行加固。该文以典型六层大底盘多层框架结构为对象,利用ETABS软件,建立采用防屈曲支撑(BRB)加固前后的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验证BRB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RB加固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15.48%~28.24%,底层剪力增加23.06%~27.90%,最大加速度增加11.94%~29.11%,结构部分底层柱构件损伤略有加大,但其余楼层构件损伤程度则显著降低。研究成果可为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的减震设计提供依据。

    2025年06期 No.222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6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信息技术

  • 基于CNN-BiLSTM的C语言源代码安全漏洞检测方法

    陈泽鑫;张勇;林巍;潘晨曦;施博君;陈果;

    C语言因其广泛应用和底层特性,其源代码安全漏洞将对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基于规则和符号执行的传统方法存在规则覆盖不足与路径爆炸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漏洞检测框架:CNN模块负责高效提取代码的局部特征,BiLSTM模块则负责捕捉序列中的前后依赖,从而协同提升检测的准确率与精确率。实验证明,该方法在C语言源代码漏洞检测任务中表现优异,其平均准确率、平均精确率、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1值分别达到0.796、0.783、0.821和0.802,全面超越了单一BiLSTM、LSTM、CNN及RNN模型,展示了良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2025年06期 No.222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无人机搭载的痕迹物证发现提取装置设计与应用

    宋曦龙;林华冰;汪挺挺;陈用强;

    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是事件现场勘查中最重要的环节,现阶段高空环境的痕迹物证发现提取主要依赖人工攀爬,效率低且不安全。该文探讨研发一款基于无人机搭载的痕迹物证发现提取装置,并应用在高空现场勘查,主要利用该提取装置模拟人工提取时的动作模式,实现对痕迹物证的快速、有效提取,提高提取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2025年06期 No.222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7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福州地区基准站网BDS与GPS数据质量对比分析

    林弘晖;范志平;

    随着福建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FJCORS)的北斗三号技术升级改造工作完成,为了及时地定量掌握福州地区北斗三号与GPS基准站数据质量差异,该文选取福州地区7座基准站,利用G-Nut/Anubis软件对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从数据完整率、周跳比和多路径效应指标维度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对比北斗三号与GPS数据质量差异,探讨影响观测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为福州地区基准站网运行维护和卫星导航定位基本数据产品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2025年06期 No.222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数字游戏出版赋能传统文化创新与推广研究

    李东君;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推广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以数字游戏出版为例,探讨了数字出版如何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推广,梳理了数字游戏出版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实践,从早期的叙事背景与角色设定、美术风格与地图场景、文字音乐与服饰道具等文化符号的运用,到现阶段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构、地方文旅的激活,以及文化场景的沉浸式重现。基于此,提出了未来数字游戏出版赋能传统文化的策略,包括内容策划与编辑策略、技术应用与创新策略、用户互动与反馈策略等,强调通过用户反馈机制和数据分析,持续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2025年06期 No.222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速路网低空空域管控系统研究综述

    张君瑞;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路网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成为热门研究方向之一。该文阐述了高速路网低空空域管控系统的研究现状,高速路网低空空域管控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通信、导航、监视和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实现低空飞行活动的高效管理和安全运行,显著提升高速路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然而,当前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高速路网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拓展,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与智慧交通的深度融合。

    2025年06期 No.222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区块链技术在科研数据管理安全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郑富豪;

    随着科研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科研数据管理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泄露、篡改等问题频发,严重威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成果的可信度。该文聚焦区块链技术,深入探讨其在科研数据管理安全中的创新应用,详细分析了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及传递各阶段的现存困境,并阐述区块链技术如何通过对等网络、哈希函数、超级账本和智能合约等实现全流程的数据安全保障,以期为科研数据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No.222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初中低成本无人驾驶技术教育实践

    暴婷婷;

    在人工智能加速融合基础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信息科技教育亟须探索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实践路径。该文以福建省福州第二十四中学为例,基于虚拟仿真平台设计并实施了一套面向初中生的低成本无人驾驶技术教育实践方案。通过构建仿真实验环境,融合编程基础与人工智能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感知、决策与控制任务,实现了技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协同提升。

    2025年06期 No.222 147-15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科技管理

  • 电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对策

    翟华;孙超;陶俊;

    在全球政策引导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电动通用航空作为低空经济核心赛道,凭借零碳排放、低空域适航性及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成为全球航空产业绿色转型的战略制高点。高能量密度电池、混合动力、AI飞行控制系统及智能化技术的创新突破,加速了产业底层逻辑的重构,推动了电动通用航空产业链从能源系统到航空器设计的全面革新。该文梳理了国内外电动产业发展概况,研究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剖析我国电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No.222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福建省电子纸产业关键技术专利特征与发展建议

    林恩丽;

    该文从福建省电子纸产业现状分析入手,梳理福建省电子纸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电子纸产业专利布局的宏观态势,以电子纸产业链与专利的关联度为基础,揭示专利控制力与电子纸产业竞争格局的关联关系。研究发现,福建省电子纸产业在专利数量和技术积累上与先进地区存在显著差距,上游核心材料(如电子墨水、光学胶)和中游制造技术(如驱动、封装)的专利布局薄弱,下游应用领域(如电子标签、阅读器)的创新能力亦有待提升,并据此提出福建省电子纸产业升级建议与优化路径,以期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06期 No.222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5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全球产业链重构对福建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建议

    曾婷婷;李钰莹;郑义;

    全球产业链正在朝着本土化、多元化、区域化、周边化、服务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方向加速重构,福建省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外贸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基于1981—2024年的外贸数据,分析福建省外贸出口的长期趋势特征,以及全球产业链重构对福建外贸出口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福建外贸出口的绿色贸易机遇与绿色贸易壁垒并存、数字贸易先发优势与转型压力并存、新兴市场崛起与传统市场承压并存、受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双重挤压。鉴于此,该文提出保持绿色贸易领跑优势、巩固数字贸易先发优势、深挖新兴市场闽籍侨商优势和重塑外贸出口传统优势等建议,以期助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福建省外贸出口发展。

    2025年06期 No.222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福建省流动科普设施的运行实践、困境与优化研究

    杨勇;许琪;王文振;吴明钦;

    该文以福建省现代科技馆体系流动科普设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探讨其运行实践、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通过梳理流动科普设施的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总结其在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形式创新及政策支持与保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当前流动科普设施面临更新维护滞后、供需适配不足,专业力量薄弱、培训体系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均,专项拨款短缺、资金利用欠佳等困境。基于此,提出采取资源优化策略、人才赋能策略、管理提升策略、经费保障策略,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025年06期 No.222 171-175+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泉州市支持高校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效与改进对策

    陈建业;

    该文基于泉州市支持高校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改进对策。研究发现,泉州市通过强化科研项目支持、助推人才引育、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及强化中试平台建设,使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然而,仍存在高校申报项目积极性不高、面向高校的市级科研项目供给不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项目申报指导,优化科研项目支持体系,完善高校中试平台建设、畅通成果转移路径等对策,进一步提升泉州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25年06期 No.222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以莆田学院新电商产业学院为例

    李顺辉;

    发挥区域经济产业优势,以莆田学院新电商产业学院为例,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三个维度的建设策略,分析总结“五跨式”(跨校地、跨文化、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以期为地方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创新,以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路径参考和实践借鉴。

    2025年06期 No.222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融合科学文化的科技馆科普实践与策略建议

    欧婕;

    通过分析科技馆科普实践的发展与现状,以及科学文化融合在其中的作用,揭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科学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科普形式与受众需求脱节、资源整合与创新不足等。研究提出了优化策略,包括深化科学文化内涵展示、创新科普形式与互动体验、加强资源整合与跨界合作等,并结合案例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科学文化的深度融合能显著提升科技馆的科普效果和社会价值。

    2025年06期 No.222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气象研发基地与科技社团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实践与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林晖;姜冬昕;王芳;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人才等领域的综合改革和政策部署中多次强调了科创平台和科技社团之间深化合作、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并大力推动构建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该文以海峡数字气象创新研发基地和福建省气象学会为例,通过系统梳理二者合作现状、成效与不足,从培育原创科研成果、提升学术影响力、助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助力科研人员成长、推动培训和科普工作等维度,探讨二者如何提高福建省气象局科技协同创新效率及科技创成效,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探索“气象+科技”的协作新范式,为助力福建气象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与实践模板。

    2025年06期 No.222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海峡科学》作者服务指南

    <正>1.著作权敬请本刊作者允诺:稿件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投寄给本刊的稿件(论文、图表、照片等)自发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并许可本刊在本刊网站或本刊授权的网站上传播。2.刊载顺序一般以收稿、修改和录用时间的先后确定刊载顺序,具有重大原创性、开拓性、前沿性研究成果的优先刊出。3.基本要求思路新颖,重点突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练,能够反映所属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水平。

    2025年06期 No.22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