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轶;史春彦;付娆;路娜;刘树峰;
利用1964—2024年济南市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温和浅层地温(0~20 cm)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气温和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揭示变化规律,为今后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1964—2024年济南市浅层地温和气温年际变化均呈现增高的趋势;浅层地温均比年平均气温高,表明地面具有向大气补给热量的作用;0 cm地温和气温异常偏高年数均为2 a;济南市浅层地温升高主要受春季、秋季、冬季影响,其中,冬季0 cm地温年际变化增高趋势最为明显(0.459℃/10 a)。
2025年05期 No.22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7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蔡艺友;王秋云;唐振飞;林语丛;
基于1961—2020年CN05.1高精度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雨侵蚀力模型,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九龙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20年九龙江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年降雨侵蚀力、大雨和暴雨侵蚀力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168.4、69.3、107.8 MJ·mm·hm~(-2)·h~(-1)·(10 a)~(-1);年降雨侵蚀力从1980年突变后呈上升趋势,1993年后上升趋势显著(P<0.05);流域降雨侵蚀力在年内的分布呈现双峰型,与月平均雨量的分布趋势一致,均在6月、8月出现峰值,降雨的季节分布特性直接影响侵蚀力的年内分配格局;在约30 a的时间尺度上,大雨侵蚀力呈现显著周期性,暴雨侵蚀力的周期性波动对年降雨侵蚀力的周期特征具有显著影响。
2025年05期 No.221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5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史文倩;张玉轩;沈华平;方陈浩;
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激光测风雷达数据、地面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以及航空器空中报告和机载数据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24年10月31日台风“康妮”外围大风及风切变现象对厦门机场航班运行的影响。此次风切变过程有较为立体的时空特征,上午、午后及傍晚为风切变主要影响时段;低空至地面均测到不同程度的风切变,地面至低空200 m表现为上午逆风及傍晚侧风的不均匀变化特征,低空600 m以下表现为午后山地波作用下的垂直切变增强;激光测风雷达探测结果与航空器空中报告和航空器机载数据对比,表现出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预警能力,为保障航班运行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5年05期 No.221 16-2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2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张煜娴;吴作航;周铜玲;
为评估搭载于FY-3D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II)所生产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在福建省的适用性,该研究以Terra/MODIS的NDVI产品为参考,从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等方面,对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两种NDVI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MERSI-II和MODIS的NDVI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上总体相似,但MODIS在细节表现上优于MERSI-Ⅱ,且年际波动较小,表现更为稳定。MERSI-Ⅱ/NDVI较MODIS/NDVI整体偏低0~0.2,97.4%的区域随机误差为0.04~0.11,不确定度较大的区域占49.2%。二者在高植被覆盖区的相关性较低,而耕地和居民用地的相关性较高。MERSI-II/NDVI呈现高值区偏低,低值区偏高。此外,地形因素也显著影响两者一致性,海拔较低地区误差偏正,随着海拔升高,误差逐渐偏负;随着坡度增加,NDVI差异逐渐扩大。综上,MERSI-II/NDVI产品在福建省的应用前景广阔,但需进一步优化和校准,以提高其在复杂下垫面的监测精度。
2025年05期 No.221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3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胡海洋;钟年春;高晓丹;朱冬梅;吴才香;
武平县因地形复杂,处于雷达探测盲区,需建设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该文结合山顶地形与雷电环境,从直击雷、闪电电涌防护等方面设计综合防雷方案,探讨雷达站防雷安全设计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此类项目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2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林小行;陈伟;林弦聪;杨志勇;
移动气象应急保障系统是各级气象部门开展日常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设备,一套完备可靠的移动气象应急保障系统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文从实用性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时代技术背景,设计了一套包含数据通信、会议系统、气象探测、电源供应、外围配置、系统维护等模块的移动多要素气象应急保障系统,并在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实用效果。
2025年05期 No.221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阮翠冰;林忠;陈小英;
利用宁德市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和144个乡镇区域气象站2014—2023年6—9月日最高(低)气温、暴雨日数、高温日数、大风日数、雷暴日数、定时气温、相对湿度和10 min平均风速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有效避暑时段体感气象舒适度和高影响天气影响度为综合指标,计算各站点夏季逐月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6月和9月,宁德市大部分山区或沿海乡镇适宜山岳型或滨海型避暑旅游,其中,6月适宜避暑旅游的乡镇数量多于9月;7—8月西北部分别有6、10、8个乡镇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等级为“很适宜”“适宜”“较适宜”,东南部8个“较适宜”等级的山岳型避暑旅游乡镇,东部县市只有3个“较适宜”等级的滨海型避暑旅游乡镇;山岳型避暑旅游须防范雷暴和暴雨天气,滨海型避暑旅游须防范高温和大风天气。
2025年05期 No.221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苗晓雪;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化合物,在适宜的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条件下,方法拟合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5,检出限范围为0.01~0.02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7%~10.0%,回收率为57.3%~74.1%,精密度、正确度良好。使用该方法对福州市某点位水样中的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目标化合物均未检出。
2025年05期 No.221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林超;
该研究采用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载有巯基的功能聚合物,并以此制备了载有巯基的共混基质膜材料P(S-A)-PVDF,通过FT-IR、SEM、Mapping、XPS对P(S-A)-PVDF膜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P(S-A)-PVDF膜对Ag(Ⅰ)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选择性,并对吸附动力学曲线、等温吸附曲线进行拟合。其中,Langmuir模型更适合描述膜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达到平衡时,吸附量为34.65 mg/g,在3个吸附-脱附周期内对100 mg/L Ag(Ⅰ)去除率均在70%以上。
2025年05期 No.221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0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帅;
永泰县嵩口镇梧埕村是中华秋沙鸭在福建越冬的主要栖息地,拟建龙湘水库将淹没梧埕村栖息地。研究发现,中华秋沙鸭倾向于在坝下河段越冬,但也有研究表明,中华秋沙鸭在我国中南部的水库中广泛分布,加之其具有显著的栖息地忠实性,水库建成后,可能会选择在水库下游适宜河段或库区越冬。水库非汛期生态流量泄放应考虑中华秋沙鸭越冬需求,加强鱼类资源管理,建设植被隔离带,必要路段增设声屏障,具备条件时对伴随国道进行改线,以保障坝下栖息地适宜性。此外,库区仍有可能是中华秋沙鸭重要的栖息地,库区道路复建、移民安置点建设应尽可能远离库区,预留足够的缓冲空间,建设植被缓冲带,减轻人类活动干扰。
2025年05期 No.22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陈宸;
福建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2017年以来持续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虽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结合福建省2023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指导及成效评估工作,总结分析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路线选择、项目审查把关、项目落地实施、费用收取机制、设施管护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后续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21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张映荷;应传友;缪清清;林晶;
近年来,可发生光化学反应的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相关研究持续深入,从筛选优先管控物种、进行VOCs光化学校正,到利用源解析开展精准溯源,以实现对臭氧前体物精准管控。该文阐述特征比值法、空气质量模型法、受体模型法等VOCs源解析方法,探讨了光化学龄参数法、光化学指示物种对法在源解析修正中的应用。未来,应加强VOCs光化学反应机制研究,融合多种源解析方法,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源解析全面性,推动科学、精准治污。
2025年05期 No.221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陈利美;
超低排放改造通过采用先进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显著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排放量。该文以福建省南平市某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为例,对脱硫、脱硝、除尘的工艺进行介绍和分析。其中,脱硫改造采用“石灰-石膏法脱硫设备+烟气脱硫系统设备”的二级脱硫技术,脱硝采用“SNCR+SCR”联合脱硝技术,除尘则将布袋更换成“高氧硅改性覆膜滤袋+湿式静电除尘器”。实践表明,改进工艺对脱硫、脱硝、除尘分别带来82.5%,83.3%,66.7%的减排,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环境效应。
2025年05期 No.22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黄世耀;
核能应用与社会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核能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科学地向公众传播核与辐射的正确认知、降低民众恐慌,对于核能事业稳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文列举了福建省涉核企业和政府部门在核与辐射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建议,以期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21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毅辉;李敏杰;
采用改进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GML指数测度2011—2022年福建省数实融合水平和绿色创新效率,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数实融合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福建省数实融合水平和绿色创新效率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且数实融合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政府应优化数字经济政策,构建产业协作平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化创新主体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福建省数实融合赋能绿色创新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21 14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蒋柱武;郭智斌;白雪;张宏宇;
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是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的关键,也是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局、筑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根基的战略抉择,更是应对全球科技竞争重构、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路径。该文面向福建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迫切需求,梳理融合过程存在的制约问题,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四链”融合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助推闽台协同创新建设,打造东南沿海新质生产力发展标杆。
2025年05期 No.221 155-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敏;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且有效的科技评价体系对福建省创新实验室实现引领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该文深入剖析现有科技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福建省创新实验室科技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5期 No.221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琦;王彩楠;陈贵炜;
食品产业是泉州市特色产业之一,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并构建了完整产业链,但在产业链结构和专业人才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基于此,该文以泉州市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深入探究科技创新助推泉州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包括:以深耕海洋食品产业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支柱;以产业融合激活品牌价值,实现科技、文旅与食品产业融合;以带领企业出海寻找新增长点;以产学研合作强化人才储备;以严格监管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2025年05期 No.221 162-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翁宇婷;
该文通过分析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产业的全球专利态势,开展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产业专利风险动态预警研究,定位和识别福建省在高质量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专利高风险,以期规避侵权风险,避免重复研发,构建知识产权动态预警体系。
2025年05期 No.221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青;刘淑金;
通过统计福建省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及占比,阐述福建省发明专利概况,结合2022—2024年福建省发明专利转让许可情况、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展情况,以及产业化扶持政策,分析福建省发明专利产业化现状。参考广东省、湖北省成果转化经验,总结出福建省发明专利产业化存在专利产业化政策协同性不足、专利运用率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需加强、高端创新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构建专利产业化政策体系、完善优化专利产业化机制、强化专利产业化服务保障等具体对策,为推动福建省发明专利产业化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21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林丰应;
该文分析了华厦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在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出“认定驱动—管理提升—转型升级”的企业快速发展路径,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类似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21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倪嘉琪;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智慧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模式创新。为揭示科技创新驱动下生产力跃迁对养老服务体系重构的影响机制,该文选取2018—2022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基于熵权法测度的新质生产力与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省际新质生产力对智慧养老服务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和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总体上均随时间变化呈增长趋势,新质生产力对智慧养老服务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据此,该文提出协同合作、供需耦合和数智支撑等政策建议,以期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势能,推动省际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提质增效。
2025年05期 No.221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舒尹;邓晓云;连兆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很好地契合了人们对康养的需求。三明市地处闽中,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三明市康养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产业规划不完善、配套设施不足、产业链短、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鉴于此,该文提出了完善产业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宣传推广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三明市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221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林秀芳;邵诗雨;祁旭;
针对当前气象教育培训存在兼职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学习、教学设计不规范等问题,将“九五矩阵”教学理论、精细加工理论和目标教学法等引入气象教育培训行业,并以科学防御气象灾害课程为例,运用多种教学设计理论优化课程设计。研究显示,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强气象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动气象教育培训从经验走向理论指导,对于气象行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5年05期 No.221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