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科学

气象科学

  • 2024年4月赣州市冰雹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谢万芬;欧阳霖;张禄英;张帆;

    该文从中尺度分析、探空特征和雷达回波方面,对2024年4月赣州市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24年4月赣州共发生了9次冰雹天气,早晨07—08时和下午14—18时是冰雹出现的最高峰时段;冰雹落区与地面辐合线(锋)或850hPa切变线对应较好;探空特征表现为“整层湿度都较好”和“上干冷、下暖湿”,0℃层高度、-20℃层高度、850~500hPa温差、0~6 km风矢量差等是对冰雹发生具有较好指示作用的特征值;2 cm以上的大冰雹发生前雷达60dBZ回波高度达到7 km,最大反射率因子大于65 dBZ,回波高度达到6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达到30 kg/m~2,有明显的钩状回波现象,存在回波悬垂结构和弱回波区,以及入流缺口、三体散射、中气旋特征。

    2025年07期 No.22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邵武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徐小雅;庄泽燕;

    利用2014—2023年邵武市国家基本气象站酸雨监测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酸雨发生频率、大气降水酸碱度(pH值)和大气降水电导率(K)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4—2023年邵武市的酸雨状况有明显改善,pH值整体呈上升趋势,K值呈下降趋势;pH值季节变化呈夏季高、秋季低的规律;2020—2023年邵武市降雨量与pH值、K值呈负相关关系,且850 hPa层受西南风控制时易形成酸雨;强酸雨天气过程的潜在上游污染源可能分布于两广地区、湖南省南部、江西省及浙江省北部等区域。

    2025年07期 No.223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7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01—2020年泉州市生长季NDVI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黄小倩;邱骄胤;朱开玮;

    基于2001—2020年泉州市NDVI及气象数据,揭示泉州市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泉州市生长季NDVI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整体以0.0015/a的速率波动上升。(2)NDVI与浅层土壤湿度普遍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最为剧烈。(3)NDVI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存在时空异质性,表现为约1/3区域对浅层土壤湿度变化呈即时响应,而中部及西北部林地响应滞后2~4个月;对降水响应普遍滞后3~4个月,且滞后时间向西北递增;NDVI对气温变化则表现出更快的响应速度。

    2025年07期 No.223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4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南安市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林艺妹;林伟家;陈志泉;严韬;叶晓春;

    基于2018—2023年南安市气象观测与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运用罗氏法估算大气混合层高度,分析大气混合层高度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合层高度日变化呈单峰型,07时达最小值(平均687.8 m),16时达最大值(平均1529.5 m);季节分布表现为秋季、冬季高于春季、夏季,月际峰值出现在10月,谷值在6月;年平均混合层高度均在950 m以上,呈阶段性跃升与连续回调的震荡趋势。混合层高度与O~3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282(P<0.05),与PM~(10)、PM~(2.5)等5种常规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其中,与PM~(2.5)浓度在秋季、春季、冬季的相关系数为-0.297~-0.240,而夏季因降水等影响,相关性减弱。

    2025年07期 No.22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宁化县人工防雹作业效果评估初探

    黄澍寒;谢应龙;赖杰;

    基于1992—2021年宁化县年降雹日数及烤烟受雹灾面积资料,结合宁化县人工防雹工作的关键阶段,将研究期划分为自然降雹期与作业成熟期,采用序列试验及秩和检验方法,初步评估宁化县人工防雹工作的减灾成效。结果表明,烤烟受雹灾面积占比均值由15.31%降至7.55%,相对减灾率约50.68%。在作业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人工防雹工作在宁化县农业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07期 No.22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厦门机场雷暴特征分析及预报指标构建

    郭秀凤;许友水;徐颖;张玉轩;

    该文基于2015—2024年厦门机场气象观测及MICAPS数据,系统分析厦门机场雷暴时空特征并构建本地化预报指标。结果表明,厦门机场雷暴日数年均33.5 d,夏季(6—8月)为高发期(占5.5%),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午后14—17时为主峰、凌晨01—02时为次峰);西北、西、北三个方位是雷暴初始发生的关键区;雷暴季平均持续184 d(3月22日—9月21日),雷暴持续时间多在2 h以内(占86.3%),5月平均最长(97.6 min)。针对预报难点,研究筛选并评估了关键物理参数,提出应优先组合高K指数(KI≥35℃)与高850 hPa比湿(夏季、秋季≥14 g/kg、春季≥12 g/kg)为基础判据,再结合对流有效位能CAPE(夏季、秋季>1000 J/kg、春季约300 J/kg)判断能量条件,沙氏指数SI<0℃可作为辅助指标,该指标组合为提升厦门机场雷暴预报精准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7期 No.22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雷电过电压保护技术在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李智标;李伟明;胡建斌;

    随着海上风电场规模扩大,以及集电系统复杂度的增加,保障集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势在必行。该文分析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雷电过电压的危害,并提出雷电过电压保护措施,旨在提高风电场的防雷能力和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为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07期 No.223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能源电力

  • 面向调控云的电力调度大数据混合存储方法研究

    方允程;吴炜;黄运豪;陈红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传统数据库存储技术难以满足当前电网海量多源数据的存储及处理性能要求。该文结合调控运行和管理业务数据特点及应用需求,探索列式数据库、MPP数据库等技术在调控领域的应用,形成软硬件分层解耦的混合存储模式,提出了面向电力调控大数据的多数据库混合存储方法,不同类型数据库进行整合,并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和管理功能,实现海量数据的全息存储与计算分析。

    2025年07期 No.223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4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对称故障期间改进VSG低穿控制策略及短路电流解析计算

    郑煜超;吴塨煜;陈诗凯;郭伟洪;刘洋;王春林;方奕博;袁超;

    针对电网发生对称故障期间虚拟同步发电机(VSG)低穿过程存在功角失稳、输出电流越限现象,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VSG低穿控制策略。首先,调节有功参考值,以维持VSG低穿过程中的功角稳定;将无功环切换至平衡控制,并降低VSG虚拟内电势参考值,限制短路过电流的稳态分量,使得VSG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保持其电压源的基本属性;同时引入虚拟阻抗,限制VSG短路电流的暂态分量。其次,在改进的VSG低穿控制策略基础上,推导出对称故障期间基于该控制策略的VSG短路电流解析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VSG低穿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以及短路电流解析方法的正确性。

    2025年07期 No.223 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3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陈夕;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传统配电网正逐步向主动配电网转型。该文系统分析了主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机制,梳理了主动配电网与传统配电网的技术差异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实证数据量化了自动化技术在缩小故障范围、缩短处理时间等方面的成效,并从故障定位、网架优化、设备升级和管理机制四个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配网自动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于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7期 No.223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的变电站迁建项目管理研究

    陈果;陈蕴;杨永灿;陈寅生;张勇;高熇;

    在实物补偿模式下的变电站迁建工程中,城投集团作为电网公司产权变电站迁建工程的建设单位,面临技术跨界、项目管理接口复杂,以及央地政策标准冲突等多重挑战。该文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理论,构建了城投集团、全咨单位、电网公司、施工单位四方协同的项目治理架构,并以F市220 kV北郊变电站迁建项目为例,验证了全咨模式能够有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降低建设单位的决策风险,为提升此类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7期 No.223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环境科学

  • 环湄洲湾区域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要素和前体物的关系

    胡俊;

    环湄洲湾区域臭氧污染是福建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制约因素。基于2015—2022年O~3、NO~2及气象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域O~3浓度呈现“南高北低、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梯度特征;O~3浓度年际变化于2017—2018年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在2022年出现反弹,月际分布呈4—5月与9—10月双峰格局,日变化表现为午后单峰。研究发现,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显著促进O~3生成;前体物敏感阈值存在城市差异,福州市在NO~2>30.6μg/m~3和VOCs为9.2~12.4 ppb时超标风险最高,莆田市在NO~2>21.0μg/m~3和VOCs>9.3 ppb时超标风险最高,泉州市在NO~2>31.0μg/m~3和VOCs>13.1 ppb时超标率攀升。

    2025年07期 No.223 66-7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6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莆田市城区一次臭氧污染过程中的非甲烷总烃分布特征

    林沛钧;

    基于臭氧(O~3)及其前体物非甲烷总烃(NMHC)的连续监测数据,综合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莆田市城区2024年夏季一次典型O~3轻度污染过程中NMHC污染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NMHC浓度与SO~2、NO~2、CO、O~3、PM~(2.5)、PM~(10)浓度呈正相关(P<0.01);NMHC浓度变化受“气象静稳条件主导—海陆风环流调制—光化学二次生成强化”三重机制共同影响;东南、南和西南方向是城区夏季NMHC污染的主要输送路径。

    2025年07期 No.223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萩芦溪国控断面氟化物超标成因及污染治理对策

    王凤珍;

    2023年3月,萩芦溪江口桥国控断面氟化物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该文通过流域监测溯源,分析超标原因可能为污水处理厂排放含有较高浓度氟化物的尾水(6.25 mg/L)叠加海水影响。通过系统排查萩芦溪流域内51家纳管企业,识别5家氟化物排放企业,并梳理企业废水的排放量、氟化物处理排放情况及排污去向,调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工艺及处理概况,分析氟化物排放企业和污水厂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污染治理措施,为确保江口桥断面氟化物稳定达标提供决策依据。

    2025年07期 No.223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LC-Q/TOF的闽江流域典型园区新污染物高通量筛查与指纹溯源

    林暾;陈平钦;林昌烨;庄景宏;傅彦斌;

    该研究关注闽江流域典型园区新污染物筛查与溯源问题,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C-Q/TOF)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新污染物高通量筛查的方法。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自组织映射(SOM)模型,进一步识别污染物指纹特征,实现精确溯源。研究结果表明,氟化工园区的特征污染物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10月出现峰值,其周边地表水特征污染物通过SOM模型可精确溯源至该园区。该研究构建的“筛查-溯源”技术体系可为闽江流域新污染物防控及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7期 No.223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工业园区浅层地下水咸淡水界面划分研究——以泉州湾为例

    李景;殷若男;王蕊;

    沿海工业园区地下水易受海水入侵影响,导致化学组分变化,影响在线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该文以泉州湾区域为例,通过对划分地下水咸淡水界面的关键指标氯化物、钠离子、溶解性总固体等进行分析测试及系统研究,分析该区域地下水咸淡水界面的分布范围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沿海工业园区地下水关键监测点位的布设及监测网络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07期 No.22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以某企业建设项目为例

    谢海琳;

    该文采用检查表法、检测法与现场调查法,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某企业建设项目含密封源仪表的屏蔽防护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通过45°射线束设计降低散射辐射,实测最大剂量率较同类项目降低22.6%,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最高为0.732 mSv/a,仅为管理目标值(5 mSv/a)的14.6%;该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2025年07期 No.223 93-9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建议

    方晏;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生态保护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福建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是全国首批生态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该文通过深入阐述福建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省份补偿机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进一步做好福建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措施,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7期 No.223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信息技术

  • 基于普查成果一张图的自然灾害平台设计与实现

    高广亮;

    依托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该文系统梳理了基于普查成果一张图的自然灾害平台总体架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机制和关键功能实现过程。平台创新性地采用“多级金字塔”数据融合架构及动态关联技术和滑动时间算法,确保了暴雨灾害动态模拟的时空一致性,实现了一张图分级联动展示、暴雨灾害演变动态模拟和临灾风险评估等功能,为暴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为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实证案例。

    2025年07期 No.223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ython的三维地籍建库设计与应用研究

    罗学财;

    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传统二维地籍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复杂空间权属表达需求。该研究提出基于Python的三维地籍建库解决方案,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研究创新点主要包括:(1)提出TIN-BRep混合三维产权体模型,实现了复杂空间权属的精确表达;(2)研究三维产权体划分技术,明确三维几何体的权属边界并关联属性信息;(3)研发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解决了异构数据整合难题。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案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建模效率和系统性能,成功应用于多个试点区域的不动产登记业务。研究成果为推动地籍管理从“静态登记”向“动态治理”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于促进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7期 No.223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土地卫片执法数据驱动的多维统计分析体系研究

    朱思妤;

    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是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土地卫片执法核查工作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方式,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土地变化,识别违法行为、落实监管责任。随着耕地保护战略深化及数据量激增,传统数据处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执法需求,构建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体系成为提升工作效能的核心路径。该文基于基础统计和违法类型分析、空间分布分析及预测分析三个维度,探索构建土地卫片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体系:通过行政区单元的图斑数量、面积及违法类型统计分析揭示违法动态;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法、莫兰指数)挖掘违法图斑与线性地物、保护红线的空间关联;依托ARIMA与随机森林模型构建时空预测框架。该体系能够实现违法趋势预判与重点区域精准定位,为土地资源监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对于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2025年07期 No.223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地方实践与思考——以德化县为例

    陈国忠;何建刚;许声腾;赵丽;林佳黎;

    该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德化县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为例,系统梳理其入市程序、协同机制及重点任务探索成效等工作,形成了完成入市底数摸排、6宗入市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入市典型示范案例、形成政策指引文件包和专题研究报告等成果。研究发现,德化县通过优化收益分配、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强化农民主体地位等举措,有效提升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针对试点中面临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地方差异化探索不足等问题,提出国家宏观层面和地方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建议,包括完善顶层设计、配套相关政策,衔接村庄分类、优化土地配置,保障政策供给、助力乡村振兴等,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

    2025年07期 No.223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卷烟销售数据自适应建模平台设计与应用

    刘绍清;

    烟草公司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数据建模应用的需求日益明确且迫切,但往往受限于自身技术水平和数学知识,制约了数据建模的应用推广。为解决这种矛盾,该文设计了卷烟数据自适应建模平台。该平台从业务应用角度分析建模过程数据流,设计平台总体架构,划分核心模块,进而设计核心模块的类,最后结合平台应用特色和实现技术特点,选择Java+Python混合编程的开发架构(Vue.js+Spring Boot+Python)。应用实践表明,用户可以在无需了解算法实现细节的情况下,从业务角度定义模型参数,多种算法组合和可视化操作,显著降低了使用者进行数据分析的技术门槛,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型自适应能力。

    2025年07期 No.223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计量测试

  • 标准表法在气体流量计量中的应用

    林锡聪;

    该文以标准表法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它将标准流量计和被检流量计串联在同一管道上,对被检流量计示值与标准流量计示值进行比较,得出被检流量计的示值误差,从而实现量值由本标准向下一级计量器具传递。标准装置包括测量系统、控制与采集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该文较系统地介绍装置原理与结构组成,详细分析标准表法在检定与控制、检定后的数据处理、记录的数据保存与输出等方面的应用,并按规程进行检定和装置的计量性能测试。

    2025年07期 No.223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法定计量机构服务福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傅兴乐;

    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该文阐述了福建省法定计量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福建省“四大经济”领域的需求,并指出福建省法定计量机构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创新服务模式、深化产学研协同、强化政策保障等建议,以期推动福建省法定计量机构跨越式发展。

    2025年07期 No.223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技管理

  • 泉州市科技计划体系现状、问题和提升建议

    陈建业;

    基于对泉州市科技计划体系的全面调研,系统分析了当前泉州市科技计划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泉州市科技计划体系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计划布局分散、管理制度滞后、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重构科技计划分类体系、建立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建议,以期推动泉州市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提升,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07期 No.223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培育视角下企业数据知识产权发展路径研究

    叶龙海;

    该文以新质生产力培育视角下的数据知识产权应用为切入点,分析新质生产力中数据知识产权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特征,并梳理分析了国内各地政策,结合文献和目前国内数据知识产权应用基础场景,指出了数据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强数据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统一审查登记标准、建设规范标准的评估体系和优化数据知识产权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提升数据知识产权法律保障。

    2025年07期 No.223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伦理主审及科研助理制度初探

    李琛;黎环;

    科技突破正不断冲破传统伦理边界,现行的伦理审查制度在速度、深度与独立性上均相对滞后,而科研人员的伦理素养不足将进一步放大伦理风险。鉴于此,应构建“主审—科研助理”双轨治理体系,即制定主审标准遴选、年度考核与退出机制,确保事前审查统一、权威且独立;设置专职伦理助理与项目科研助理并行的岗位,赋予其相应职责,通过“立项前风险自评—审查期问题反馈—启动后月度核查—中期合规报告—结题质量回溯”闭环流程,实现事中动态监督;搭建贯穿科研生涯的分层伦理教育体系,引入伦理信用档案,强化事后追责与正向激励。通过主审、助理与教育体系三方协同,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治理闭环,为科技向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25年07期 No.223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泉州市科技馆PPP项目运营监管现状、问题与建议

    吴琳琳;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科普场馆PPP项目的监管工作,该文以泉州市科技馆为例,通过阐述科技馆新馆展教工程PPP项目的实施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科普场馆PPP项目监管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科普场馆PPP项目运行更加全面、管理更加规范。

    2025年07期 No.223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进展、热点探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郑舒敏;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成为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该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借助CiteSpace对中国知网2009—2023年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相关文献进行深度分析。通过挖掘文献间的引证关系、关键词共现及研究主题演变,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潜在研究空间,包括成本核算方法多样化、成本分担机制探讨深入及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凸显等。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解,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25年07期 No.223 162-16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慢就业”成因与化解对策

    罗冰筠;杨萌萌;徐静蕾;

    该文针对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慢就业”现象展开系统性研究,揭示其形成机制,具体包括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错位、家庭价值观代际传递的认知偏差、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联动的制度梗阻等深层矛盾。同时,创新性地构建“五位一体”破局路径,即通过家校联合平台强化职业价值引导,完善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智能就业服务体系,推行“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供给与农业转型需求精准匹配,建立基层岗位薪资动态增长机制和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该成果拓展了就业理论的研究维度,为摆脱高层次农业人才下沉困境提供了政策设计范式,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025年07期 No.223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明市节能档案管理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张倩;

    该文聚焦三明市节能档案管理实践,通过梳理地方政策文件,结合三钢集团、三元区老旧小区改造等典型案例,系统分析三明市节能档案管理现状与核心困境。研究发现,三明市在节能档案管理中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钢铁、纺织等重点行业能耗数据归档不完整;二是跨部门数据壁垒显著;三是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基于此,该文提出构建市级节能档案数据共享平台、完善专项资金项目档案分类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与激励机制、依托数字化技术提升档案利用效率等优化路径,以期为三明市节能档案管理规范化、高效化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地方节能减排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07期 No.223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馆启动演示型展品互动方式的优化策略研究

    李光明;杨楣奇;李广进;

    该文基于科学探究理论,系统分析了科技馆启动演示型展品互动方式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创新性优化策略。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发现融合“变量操控”、数字化技术和多人合作的互动设计均可显著提高公众的科学探究深度,并保持操作便捷性。研究结果可为科技馆启动演示型展品互动方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对于提升科技馆科学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07期 No.223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成效与发展策略

    多杰措;吴俐俐;刘琼;

    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是提升公众气象科学素养、传播气象知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载体。该文以四川省各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气象科普教育资源分布、运行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运营模式拓宽资金渠道、搭建学习平台促进人才交流、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协同创新、创新技术手段提升科普效果、强化“效果评估+动态反馈”管理机制等优化建议,以期为四川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差异化提质与协同增效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No.223 18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海峡科学》作者服务指南

    <正>1.著作权敬请本刊作者允诺:稿件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投寄给本刊的稿件(论文、图表、照片等)自发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并许可本刊在本刊网站或本刊授权的网站上传播。2.刊载顺序一般以收稿、修改和录用时间的先后确定刊载顺序,具有重大原创性、开拓性、前沿性研究成果的优先刊出。3.基本要求思路新颖,重点突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练,能够反映所属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水平。4.基本要素中文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基金项目、参考文献。图、表插在文中,且附上中文图题和表题。

    2025年07期 No.22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