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号台风“卢碧”引发莆田市暴雨成因分析与模式检验
陈艳真;林秋寒;梁宝元;
摘要(Abstract):
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特征、地形影响等方面对2109号台风“卢碧”造成莆田市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对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和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台风南侧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北侧台风“银河”的存在以及台风所处位置上季风槽的稳定维持使得“卢碧”移动缓慢,延长了降水时间;南海季风加强为“卢碧”输送充足水汽和能量,长时间维持东南风急流,导致持续性暴雨最直接原因;“卢碧”环流的维持及强降水的开始在位涡中心及位涡梯度演变上有明显体现;(2)莆田中部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点及海陆分布,强东南风急流下由于地形增幅作用,强降水中心出现在中部,偏东风气流下,由于向岸风辐合,强降水中心出现在沿海。(3)CMA-SH9的降水强度和落区在此次台风暴雨预报过程中可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暴雨;季风槽;东南风急流;位涡;CMA-meso;CMA-SH9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陈艳真;林秋寒;梁宝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许爱华,叶成志,欧阳里程,等.“云娜”台风登陆后路径和降水的诊断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6,22(3):229-236.
- [2]杨引明,郑永光,陶祖钰.上海热带低压特大暴雨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4):413-421.
- [3]张建海,诸晓明,王丽华.台风Haitang和Matsa引发浙江暴雨强度和分布的对比分析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2):126-134.
- [4]尤红,周泓,李艳平,等.0906号台风“莫拉菲”大范围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11,30(1):44-50.
- [5]陈德花,张伟,尹烈,等.“海贝思”残留螺旋云带的中尺度暴雨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5,34(2):133-142.
- [6]高亭亭,罗聪,易爱民.“狮子山”持续性强降水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s2):39-41.
- [7]潘蜻茹,张雪蓉,马明明,等.2012年“海葵”台风影响江苏的两段大暴雨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16,36(1):102-111.
- [8]蔡菁,吴立广,赖巧珍,等.台风“苏拉”登陆福建后降水的非对称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7,40(6):814-822.
- [9]卢山,吴乃庚,薛登智.南海季风槽影响下热带气旋暴雨增幅的研究[J].气象,2008,34(6):53-59.
- [10]管勇,胡丽华,梁敏妍,等.季风槽对热带风暴“浪卡”暴雨增幅的影响[J].广东气象,2009,31(6):10-14.
- [11]张录青,皱思为,郑勇,等.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大暴雨的数值模拟试验和成因分析[J].广东气象,2007,29(4):24-26.
- [12]潘志祥,叶成志,刘志雄,等.“圣帕”“碧利斯”影响湖南的对比分析[J].气象,2008,34(7):41-50.
- [13]许映龙,高拴柱,刘震坤.台风云娜陆上维持原因浅析[J].气象,2005,31(5):32-36.
- [14]张东,蔡安安,林良勋.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致洪暴雨的特征及成因[J].广东气象,2007,29(1):22-24.
- [15]陈见,高安宁,陈润珍,等.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环流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1):19-24.
- [16]蔡英群,黄岩彬,江善赐,等.台风登陆后引发的闽东内陆暴雨分析[J].气象科技,2004,32 (增刊):29-32.
- [17]李英,陈联寿,王继志,等.登陆热带气旋长久维持和迅速消亡的大尺度环流特征[J].气象学报,2004,60(2):167-179.
- [18]何立富,周庆亮,陈涛.“05·6”华南特大暴雨过程大尺度水汽输送特征[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1):10-16.